第(2/3)页 “满意,必须满意!” 老农点了点头,咧嘴大笑,露出了一口的黄牙:“朝廷考虑的不是一家一户,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个大明的百姓,是大明的未来。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明这么大一个家,经自然是更难念的。” 听着老农的这话,崇祯很是满意,但依旧继续‘找茬’:“老人家,您一个人满意不代表所有人都满意,人心嘛……总是贪心!” “这话倒是没错儿,不敢说所有,但至少七八成、甚至更多是满意的,自皇帝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皇上是将百姓放在心上的, 若是社仓足够多的粮食,皇上绝对会多给我们一口吃的,既然没有,那就说明朝廷也难,做人不能太贪心。 俺们老百姓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活了几十年了,谁对咱们是真心的,咱们还是很清楚的。” “可、可……” 崇祯心中很是开心,但还是想再试探一下,于是压低了声音:“老人家,我听小道消息传,说是如今的大旱是因为皇帝登基后做了太多的错事, 诸如不顾血缘和太祖定下的祖制,大肆清理宗亲,而后又整顿吏治、北进草原、镇压建奴和扶桑,杀了数百上千万的人,上天愤怒才降下了如今的大灾,是不是真的。” 此话一出,身后的李若涟、毕自严等人脸色猛地一变,浑身都哆嗦了。 他们是怎么都想不通皇帝怎么会问出这个问题,这是普通百姓能回答的吗? 再说了这事儿他们也没有听说过呀,皇帝哪里来的消息? 李若涟双眼闪烁着寒光,暗下决定,等回城之后一定下令锦衣卫严查,敢造这种谣的诏狱有一百种方法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农听了崇祯的这话后跟火星落入了装满火药的炸药桶一样,一下子就着了,指着崇祯就骂了起来:“谁他妈的在造谣?你他妈的从哪里听到的?” “老人家,您……” “闭嘴!” 李若涟想劝一下,但还没说完,就被老农怒喝一声给打断了,双眼圆睁的看着李若涟。 “你是不是想劝老汉声音小点,怕被人听去了?老汉都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生死早就看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