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我太难了-《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2/3)页
    让人专攻一个类别虽然是好事,但这些类别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学习的进度很慢。
    也就是说,你让一个只会只会读圣贤书的书生,去搞算术,他能搞的来吗?
    搞不来,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而对于偏科,谁也没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少,缺口大,所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随意去选择。
    人家梦想是坐办公室,坐在衙门掌管一方,你现在让人家去研究图纸,干一些木匠或者铁匠的活,人家愿意来吗?
    所以,虽然当初在这么设立的时候,王不饿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并且言明等将来学生多了,就设置每个科目的名额,以此来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工科学习。
    但是现在,一切都是白搭,甚至十年内都不太可能。
    “先让他们试试吧,好坏也算是有了个体验,也算是为明年做准备了。”王不饿微微笑了笑,直接做下了决定。
    不过对于这些人,王不饿还是有些无奈的。
    叹了口气,接着道:“你们这些人啊,还是对工科有偏见!”
    “朕也说了不止一遍了吧?工科虽然要学习木匠铁匠,建造城池房屋,甚至还要亲自动手去做!”
    “但你们也不想想,这些活儿用得着让他们待在书院学习十年吗?”
    “找个老师傅跟着,学个几年就差不多了。”
    “作为官员,你想管理某个方面,首先你得懂这个东西他是怎么回事,若是管理的官员全都不懂,那还怎么管理?”
    说着说着,王不饿自己都没了脾气。
    这帮人的后代没有入学的就算了,凡是入学的,全部学的文科。
    而王不饿又是信奉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干这个思路的。
    所以,即便是文科,下面也分了好几个科目的。
    例如说对应户部这种跟数字打交道的经算科,跟商部打交道的经济科,还有礼科等等学科。
    最热门的当然是全科。
    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全科自然是所有科目都要学习的,难度自然很大,但是这个科的竞争和出路未来也很广泛。
    甚至可以说,在几十年后,大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方主官,差不多都是出自这个科的。
    而其他科目的学生,他们的天花板大概就是各部尚书了。
    对于这些家里有后台的大佬们来说,他们自然不会让他们的子弟去选择那种天花板已经被定死的学科。
    所以,有背景的,有能力的,全部选的全科。
    背景稍微差一点的,自然只能去紧着经算科这种科目去选择。
    至于工科,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说出来可能不信,这个科的学生,只有一个人,还是迫于王不饿的银威,不得不选择的工部尚书王陵之子王忌。
    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也是第一批跟着沾光的人。
    现在这么个情况,面对大汉巨大的官员缺口,基本上可以断定,不久的将来,这些人都会成为官员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也将渐渐的被废除。
    这个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随着纸的发明改进,知识得以大量的传播,老旧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了。
    ……
    洛阳书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