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最后一课-《大隋说书人》
            
            
            
                
    第(1/3)页
    河间地处平原,山势甚少。
    偶尔有拱起的地势,但也算不上山,至多算是个丘陵。
    而此时此刻,丘陵顶端,有一只队伍。
    队伍不过百人,各个双眼如电,    看起来极为不凡。
    防御各处时,一呼一吸之间竟然引得天地之炁躁动。
    显然,这群人并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军卒。
    再看他们身上的铠甲,也都要比普通军卒精良,手中兵刃整齐划一,冷冽森然。
    这群人一看就知道是某个大人物的亲兵,虽然不知战斗力,但就冲那气势,也知道不是什么好惹的存在。
    而在这群兵卒拱卫的最前面,是一个身穿威武铠甲,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粗眉阔口,面如重枣的红脸汉子。
    汉子看起来极具威严,尤其是搭配竖在他面前的那口宽背龙纹虎头刀,哪怕他只是站着,也有一股百战之将,常胜将军的铁血威风!
    就是这么一位威武将军,此时此刻的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丘陵下方那处凹地里的男人。
    他似乎感觉不到热,    或者是早已习惯。
    就这么在那愈发燥热的天气中,一言不发的盯着下方的男人。
    目光从男人的后背,    到屁股下的青石,再到旁边竖立的那杆黝黑之中隐隐能看得见血管纹路的长枪中来回流转。
    但要说最引人注目的,倒不是这些。
    而是那拴在枪上的葫芦。
    葫芦里是酒。
    是这位将军亲手准备的酒。
    酒出自兰陵,    那是东海公高士达的祖地。
    相传始皇东游时,    来到桑海,    留下了“天涯海角”的题字后,    路过一户农庄,被酒香所吸引,    停车下马,去饮了一杯酒。
    找到了农庄主人,问明香气来源,得知此间主人原来是兰陵人,虽住桑海,可酿造的酒水却是源自家乡之法。
    名为“兰陵酒”。
    始皇饮罢三杯,摆架兰陵。
    至此,兰陵酒名传天下,自秦汉以来,便一直作为贡酒呈现帝王。
    而葫芦里的酒,就是兰陵酒。
    由高士达命人专门从兰陵取来的三十年陈酿。
    可是……
    将军知道,坐在青石上那人,是不饮酒的。
    饮酒伤身,若身子伤了,那么,比起那位曾经输了半招的一生之敌,哪怕只是咫尺有亏,到那位那,都会成为天涯不及。
    所以,他是不饮酒的。
    可是,一位不饮酒的人,在前日得知了一个消息后,却专门让人准备了一葫芦酒,此时此刻就挂在那把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余烬”枪上面。
    究竟……是为了谁呢?
    在这片愈发燥热的天空中,将军眼里始终存在着一抹疑惑。
    直到……他看到了一个人。
    一个头戴斗笠、手持一把华美至极的宝石长剑,忽然出现在余烬枪前十五步的人。
    将军知道,那个人一直在等待的人……
    来了。
    因为,炎龙消散。
    天地一清。
    ……
    温度恢复了正常。
    没有了燥热,也没有了风。
    坐在石头上的诸怀,看着那就站在十五步前,便一动不动了的女子,微微皱了下眉头,但还是开口说道:
    “比我预料的,慢了半日。”
    “嚓~”
    如同那把余烬长枪一样,宝石点缀,华美无比,其名为“梧桐”的长剑带鞘一起,插进了土里。
    没有摘下斗笠的女子说道:
    “徒弟来见师父,总要顾及礼数。太早登门,不合礼。太晚却又失礼,这个时辰刚好。”
    说罢,她从怀里拿出了那个油纸包:
    “知晓师父不喜外物,可这鱼的味道,一路上闻着我都很喜欢。与师父四年未见,请师父尝尝。”
    话音刚落,伸手一接。
    刚刚还挂在枪头上的酒葫芦,已经落到了她手上。
    而她的鱼还没送出去。
    但女子也不急,手一扯,那葫芦便凭空悬着,而她双手捧着纸包,微微弯腰摆出了恭敬之意,油纸包便如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平着朝诸怀飞去。
    诸怀接了。
    但没打开。
    他不饿,不想吃鱼。
    可女子却已经拧开了葫芦嘴儿,仰头灌了一口。
    “……”
    无声品尝了一口后,她摇了摇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