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诏对-《刀斧》


    第(2/3)页

    “吕相的意见呢?”

    “老臣附议!”

    “韩相?”

    “臣附议!”

    “那就在汴京中找个宅子,安顿下他们吧,封李宁明为安乡侯,每年支银钱五万贯。”

    “陛下,臣有事启奏。”判礼部事袁时钟出列道。

    “袁爱卿请说。”

    “安乡侯想进太学,臣请陛下定夺。”

    “这是好事儿啊,有何不可?”赵祯疑道。

    “学孔孟之道、圣人大义确实好事儿,可若是安乡侯日后学有所成,参加了科举…”袁时钟继续道,说到这里顿了顿。

    赵祯也觉得颇为头疼,要是真的中了科举,莫非还要授官?

    吕夷简出列道:“陛下,若安乡侯真的中了科举,也未尝不可,西夏已灭,安乡侯即为宋人,宋人为何不可科举从官?”

    “吕相所言极是,可那安乡侯毕竟曾是西夏皇帝,若有不臣之心,届时扰乱朝堂该如何是好?”

    韩琦此时出班:“陛下,臣与安乡侯同行,途中多有交谈,臣观此人心向华夏文明,在李元昊几个儿子中,唯独此子平日喜爱诗书经卷,颇为西夏百官不喜。”

    “哦?此事当真?”赵祯奇道。

    “臣与皇室众人反复验证过,果真如此,此次城头投降,也是安乡侯一力主推的结果,臣附吕相所议。”

    “…这倒是个美谈!”赵祯想了片刻,敌国投降的君主,通过科举在大宋为官,还有什么手段的宣传效果比得上这种?

    “让他去吧,告诉他若是能中科举,该怎样就怎样,以后就没有西夏什么事儿了,我意设光复的疆域为兴庆南路,众臣工觉得如何?”

    嘿,兴庆南路,那不至少还有兴庆北路?兴庆西路?看来陛下心思很大啊,辽人占去的地盘儿一块也不舍得放手呢。

    “臣等附议!”这些事情政事堂已经提前都商议过多次,朝会上宣布出来也就是走个形式。

    “那就中书拟旨吧,无事散朝。”说完,赵祯就转身离开了承明殿。

    就这?李现呆了呆,把我叫来就听你们说了这么点儿屁事,就完了?还不如让老子回家陪娘子去,想着就跟着人群一起往外走去,此时从一旁过来个小黄门,拉住李现悄悄说道:“定西伯,官家找你,请随我来。”

    哦…原来是要单独见面,还搞得如此神秘,身边几个王爷眼神撇过来看了看,也不说话就走了,李现一路跟着小黄门到了偏殿,赵祯正站在殿内等着,一见李现就迎面问道:

    “我听韩琦说,你有法子解决冗兵问题?说来与朕听听。”

    “啊,这个啊…义父倒真是省事儿…”

    “嗯,快说。”

    “官家,国朝有兵一百八十余万,可能战的不过三十万,其余都是白白花赋税养着的厢兵,说是维护地方治安,可厢兵从不训练,遇上毛贼都不一定打得过,要来何用?”

    “你意思是解散?朕也想过,不能那么做,会出大乱子!”

    “不用解散,可以转为屯军。”

    “屯军…?到哪里屯驻…?西北?!”

    “陛下英明,连地方也想好了,微臣叹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