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臣,有事启奏!” 袁德海唱声刚落,李现就立马跳了出来,捧着笏板躬身道。 “定西伯今日倒是积极,准奏。”赵祯手一抬,李现就直起身,大声道: “谢陛下,微臣不才,征战数年略有微功,西北边陲两年方才平定,少不了陛下的赐福、相公们的运筹帷幄…”说着冲上面和右手边的文官集团微微鞠躬,一席话赵祯和文官们都听着异常舒服。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如今圣上英明神武、锐意革新,臣秉承官家教诲,呈新军制之选兵策,以为强军改革之首要,这是臣的劄子,呈于陛下。”李现说完后,从怀中掏出劄子,贴于脑门之上,袁德海匆匆接过,递给了赵祯。 赵祯接过匆匆一览,大概意思李现之前已经和他沟通过了,上劄子只是个形式,看完后想了想,将劄子递给袁德海: “吕相和三司使也看一看。” 吕夷简接过劄子,细细观看起来,每军人数翻倍?那岂不是冗兵更加严重?哦,兵源来自中下等军;组建骑兵倒也没什么,如今战马多;文官赞画?这是什么?待会要问问;还有裁撤下来的老弱怎么安排?那是晏殊的事儿;官家让我在大殿上看,当是心中趋向同意了吧… 吕夷简心思玲珑,能力和手段俱佳,只不过几息之间就想到了诸多问题,随即将劄子交到了晏殊手中,出班道: “臣有几点想问定西伯。” “尽管说,都议清楚了!”赵祯挥挥衣袖,鼓励道。 “何为文官赞画?” “即赞画制,武将领军需按照赞画所定之策行事…”李现拱手道。 “可我大宋出兵一直都是文官挂帅啊?”吕夷简有些听不懂,有区别吗? “吕相,文官赞画当为军中常制,与文官挂帅略有不同!”李现转朝赵祯:“陛下,臣请议日后出征应当为武将挂帅,但军中常设文官赞画,征战方略俱为赞画议定,去阵图、去文官临阵挂帅!” 此话一出,承明殿内立刻响起了嗡嗡之声,赵祯也是愕然,这从没听李现说起过啊。 李现接着道:“陛下,不是所有的文官都习兵法,而如今的武将,恕臣直言,大字不识的文盲却是不少!” 赵祯问:“可你之前提议重开武学,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了避免前唐之祸,军事不得付与武将一人,从而有了我朝‘以文制武’的国策,不论此策是否合理,但大部分文官不知兵事却是常态,武学不应只培养武将,赞画也应该有所侧重,不仅如此,臣请皇家在军中设置监军,监督文武,以备不测!” 这话说得让在场的文官们都没法子反驳,哪有武人千方百计提防武人的,不仅如此,还为大宋的士子们开了一条出仕的路径,而且简在帝心,请皇帝派监军,官家也会支持! 但依然有人不服,吕夷简又道:“那以后征战之功尽归武将,恐有军阀做大之嫌!” 文臣中不断传来附和声,打压武人是所有文官的首要任务,李现忙道:“当然不是,敢问吕相,何为征战之功?” “自然是平定一方!” “那恕本伯直言,若只是军事胜利,就能平定一方了吗?” 吕夷简一时语噻,这还真不一定,打下来守不住的例子多了,李现又道:“陛下,文官本就不应该直接领导武事,武将只管征战,但征战必须要有目的,若只是为了揍你一顿出气,这种仗臣是万万不建议打的! 或是拓疆,或是掳掠,只要开战,我朝必定要有好处,而这好处即为战略,而这战略就应当是文官们的任务,而为了达到目的的战争,只不过是最直接的手段罢了!” “朕能明白,朕定下要什么,朝堂制定方略,或用武事、或用文事,览全局,武将只管征战,定西伯此言大善,诸文官总卿不用过于紧张。” 第(2/3)页